要知道这么些东西在这个年月,尤其是那三年才过去不久的现在,算是十分难得的了。
而老太太之所以肯舍得拿出这么多东西,除了她本身就是个大方和善的婆婆的原因外,就是从三儿媳怀这一胎开始,无论是她自己做梦梦到还是村里有经验的妇人看到,亦或是她那在省城大医院做妇产科主任的亲家母的判断,都说这一胎是个女孩儿。
要说生孩子这事儿吧,是男是女都有可能的事情。
但老太太自己生了三儿两女,个个养大成人十分不易。
儿女们现都成家立业,生活顺遂,老太太也就没什么可操心的了。
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儿女们孙子外孙的也给她生出了许多,却偏偏没有一家生个姑娘出来的。
这老理儿到哪里都不错,物以稀为贵。
老太太和古老爷子都是干革命工作的,本来那点与生俱来受环境影响的重男轻女思想早都在后期被改造的差不多了,对待自己的子女也都是个个重视,一视同仁的尽力培养的。
这到了下一代,自然是看多了孙子就想要孙女的。
尤其还是在接连有了五个孙子和三个外孙后,这对娇娇软软不带把儿的孙女的渴望就被推到了极致。
这才导致了这三儿媳妇的第三胎因着种种迹象表明可能是孙女儿后,老太太这过激的反应的。
而对老太太这翻出家底儿的行为视若无睹摆明放纵的古老头,其渴盼之心也就不用多言了。
不光是家里的大长辈,就是家里的儿子闺女和孙子们也都盼着能有个侄女外甥女妹妹的,出来能给他们玩儿呢。
看看你这家的大嫂陈红春,如今都能毫无怨言的接手婆婆的活计,让她去省城给弟妹做月子,这也与她自己也盼着个女娃儿出生的心理是分不开的。
说起这古家一家子,这姓听着有些少,但在这古家村生产大队可是两大姓之一。
另一个大姓为陈,如今这生产队的队长就是陈家人。
两姓在这村里都是大姓,只是历史上古姓人家较为富裕且是坐地户,占得较高的话语权。
而陈姓原人数较少,是后来接收了许多同姓逃难来的人,慢慢人才多了起来。
因而这村子便叫做古家村。
新中国成立后,各种改造接踵而至,这村子改为公社生产队的。
选举队长时,古姓人因成分问题也就退了一射之地,如今古家村生产大队的队长便由陈姓的陈喜来来担任,而古家的大儿媳妇正是这陈队长家的大女儿。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